九日红毛楼登高

佳哉重阳节,何处寄遨游。旷怀千载上,独陟红毛楼。
红毛楼上风景好,西望大江流浩浩。怅往悲来兴不穷,直须搔首问苍昊。
飘飘云外响风筝,扶摇直上奋鹏程。俯视众山皆渺小,宁甘卑屈负生平。
荆州王粲凭阑叹,何如彭泽醉篱畔。笔未题糕愧未豪,壮心不已且登高。
君不见龙山会上孟参军,风吹帽落自超群。又不见茱萸囊黄菊酒,风流自昔传重九。
但应借取馀杯醉,休论荷兰当日事。圣朝一统庆咸宁,此日登临皆天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红毛楼登高”是一首清代诗人游化的七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重阳节的热爱和登高远望的壮志豪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游化(约1760—1829年),字子瞻,号东篱,晚号青原居士,江苏嘉定人,清代文学家、藏书家、书法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方面,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
  1. 诗词原文
    佳哉重阳节,何处寄遨游。
    旷怀千载上,独陟红毛楼。
    红毛楼上风景好,西望大江流浩浩。
    怅往悲来兴不穷,直须搔首问苍昊。

  2. 诗意解析

  • 佳哉重阳节:赞美重阳节的到来,认为这是一个美好的节日。
  • 何处寄遨游:表达了一种孤独感,在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里,作者独自出游,寻找心灵的慰藉。
  • 旷怀千载上: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怀,仿佛与历史同在。
  • 独陟红毛楼:描述了登上红毛楼的情景,这座楼可能是作者游览的目的地。
  • 风景好:描绘了红毛楼周围的美丽景色。
  • 西望大江流浩浩:展现了作者视野开阔,心胸豁达的景象。
  • 怅往悲来兴不穷:表达了作者情感上的起伏,既有怅惘,也有悲伤,但这种情感并不使他气馁,反而激发了他的豪情。
  • 直须搔首问苍昊: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豪放不羁,他甚至会直接向天空发问,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追求。

这首《九日红毛楼登高》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种心灵旅行的记录,体现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的情感状态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还能深入理解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