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万年少年伯显西草堂

歌风台下夜乌啼,郁郁山庄古木齐。
半亩桑田人去住,一湖春水屋东西。
星临丰沛瞻龙龙,地接青徐杂鼓鼙。
独把渔竿恁月钓,门前草色正萋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万年少年伯显西草堂》是明末清初诗人曾畹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宁静、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画面。下面将具体介绍《题万年少年伯显西草堂》:

  1. 作品原文
    歌风台下夜乌啼,郁郁山庄古木齐。
    半亩桑田人去住,一湖春水屋东西。
    星临丰沛瞻龙虎,地接青徐杂鼓鼙。
    独把渔竿恁月钓,门前草色正萋萋。

  2. 创作背景

  • 曾畹(宁都)为明末清初江西宁都人,原名傅灯,字楚田,后改名为庭闻。南明时,随应遴抗清守吉赣,屡著方略。但败后,远走塞北,著籍宁夏。顺治十四年中举人,因省母归江西,病卒。工词章,有《金石堂集》流传。
  • 《题万年少年伯显西草堂》的创作时间虽无确切记载,但可推测其为清初时期所作。这一时期的诗人往往有着强烈的故国之思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此诗便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
  1. 作品赏析
  • 意境营造:《题万年少年伯显西草堂》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田园生活场景。诗中的“歌风台下夜乌啼”一句,通过夜鸟的啼叫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而“一湖春水屋东西”,则展现了一幅春天里,湖水映照着周围房屋的美丽画面。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怀。诗中的“独把渔竿恁月钓”一句,更体现了诗人在静谧环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心境。
  • 语言特色:曾畹的诗歌多用平实的语言,直抒胸臆,这在《题万年少年伯显西草堂》中也有所体现。诗中的语句简练而富有韵味,如“半亩桑田人去住”,“一湖春水屋东西”,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1. 作品评价
  • 《题万年少年伯显西草堂》作为曾畹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价值不容忽视。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 在清代文人中,这首诗以其质朴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受到了后世读者的喜爱和推崇。它不仅是对诗人自身经历的一种反映,也是对其时代背景的一种记录。
  1. 创作背景:《题万年少年伯显西草堂》的创作背景与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曾畹南明时抗清失败后,远走塞北并著籍宁夏。顺治十四年中举人,因省母归江西,病卒。这段历史使他深刻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使得《题万年少年伯显西草堂》充满了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时代气息。

《题万年少年伯显西草堂》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诗词的艺术宝库,也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提供了宝贵的窗口。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