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冢

空恃朱颜惜饼金,独留遗恨到于今。
琵琶一曲和番泪,芳草千年望汉心。
自是美人多命薄,非关天子不恩深。
孤坟三尺丰碑在,环佩春风未易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明妃冢》是清代诗人湛汎创作的一首古典诗词。这首诗以西汉元帝宫人王嫱,即“昭君”的故事为背景,通过抒发昭君的哀怨与遗憾,展现了一个关于美人、命运和忠诚的主题。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人物介绍:诗中的主人公是西汉元帝的宫人,王嫱,后人尊称为明妃。她因美貌被选入宫中,后因政治因素被迫远嫁匈奴,成为了汉与匈之间的和平使者。
  • 历史事件:王昭君远嫁匈奴是在汉朝与匈奴之间为了维护边疆和平而做出的政治牺牲,这一事件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 诗歌原文
  • 《明妃冢》:空恃朱颜惜饼金,独留遗恨到于今。琵琶一曲和番泪,芳草千年望汉心。自是美人多命薄,非关天子不恩深。孤坟三尺丰碑在,环佩春风未易寻。
  • 翻译赏析: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昭君对汉室忠贞不渝的情感以及对故土的无尽思念。诗中“孤坟三尺丰碑在”,指的是昭君的坟墓虽小却屹立不倒,象征着她对国家的忠贞与执着。
  1. 文学价值
  • 历史价值:《明妃冢》通过昭君的生平事迹,展示了一个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古代女性在国家大义面前的牺牲与奉献。
  • 艺术价值:诗中的用词精炼,情感深沉,通过对昭君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与悲愁,展现了古典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1. 社会影响
  • 文化传承:作为经典文学作品,《明妃冢》在中国文化传承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主题和情感深深影响了后代的文人墨客。
  • 国际交流: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这首诗也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重要桥梁。
  1. 鉴赏建议
  • 深度解读:研究诗中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流露。
  • 情感共鸣:通过阅读和感悟,体验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深厚情感。

《明妃冢》不仅是一首描写历史人物的诗词,更是一首承载了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情感的艺术精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