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幼云还九江

每向青山吟谢眺,忆逢微雨过苏端。
寻邻不误斜川约,涉世真愁陇坂难。
旧业别来惟梦寐,托春归思入风湍。
江湖满眼今头白,何日从君把钓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曾习经创作的《送刘幼云还九江》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人离别之情的诗歌。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送刘幼云还九江》的作者是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广东揭阳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晚期到民国初期,从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及第后,曾习经先后在户部主事和员外郎的岗位上任职,后因政治原因选择隐居。他与梁鼎芬、罗惇曧、黄节并称为“岭南四家”,在文学上有着杰出的成就。

  2. 诗歌原文
    每向青山吟谢眺,忆逢微雨过苏端。
    寻邻不误斜川约,涉世真愁陇坂难。
    旧业别来惟梦寐,托春归思入风湍。
    江湖满眼今头白,何日从君把钓竿。

  3. 诗歌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友人离开后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祝福。其中涉及了“每向青山吟谢眺,忆逢微雨过苏端。”两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以及与友人相遇时的感慨;“寻邻不误斜川约,涉世真愁陇坂难。”则反映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上的迷茫和对未知挑战的恐惧;“旧业别来惟梦寐,托春归思入风湍。”揭示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春天的向往;最后一句“江湖满眼今头白,何日从君把钓竿。”则是对未来重逢的憧憬与对友谊的期许。

  4. 艺术特色:该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美好景色相结合,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5.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民之际,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其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6. 影响评价:《送刘幼云还九江》自问世以来,受到广泛的赞誉和高度评价。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曾习经深厚的文学功底,更是其人格魅力的体现。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送刘幼云还九江》不仅是曾习经文学成就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