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偶坐

桃杏交花坐敛襟,闭门遣日自深深。
偶参太始成良觌,肯枉佳辰事苦吟。
一往用情终不悔,久幽勿嚏分平沉。
所欣懒惰真天赋,十载嵇康锻树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花下偶坐》是一首清代的诗歌,作者是曾习经。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如下:

  1. 作者简介:曾习经(1867-1926)字刚甫,号蛰庵,广东揭阳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后因政见不合入民国不仕。他早年师从梁鼎芬,诗与梁鼎芬、罗惇曧、黄节并称“岭南四家”。其词宗五代北宋,有《蛰庵诗》《蛰庵词》。在文学创作上,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2. 诗歌原文及解析

  • 桃杏交花坐敛襟,闭门遣日自深深。:描述了在花开的季节,诗人选择在桃花树下坐着,闭目养神,享受宁静的时光。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与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 偶参太始成良觌,肯枉佳辰事苦吟。:这里表达了诗人偶然遇见一些知音或良师益友的欣喜。同时,也反映了他在人生旅途中,愿意投入时间去深入思考和学习的态度。
  • 一往用情终不悔,久幽勿嚏分平沉。:这句话展现了诗人对于自己情感的追求和坚持,即使身处孤独和寂寞之中也不感到后悔,甚至有些自豪。
  • 所欣懒惰真天赋,十载嵇康锻树阴。:通过这句诗,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指自己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能够锻炼出坚韧的意志和深厚的修养。
  1. 文化意涵
  • 桃杏交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
  • 闭门遣日:反映了诗人对于闲适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外界纷扰的排斥。
  • 一往用情终不悔:强调了诗人对于自己感情的专一和执着,即使在孤独中也不感到遗憾。
  • 久幽勿嚏分平沉:表现了诗人在长期隐居生活中的从容和淡泊。
  • 所欣懒惰真天赋:揭示了诗人对于自己性格中懒散特质的欣赏,认为这是天赋所在。
  • 十载嵇康锻树阴:借用历史人物嵇康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自我修炼和成长。

《花下偶坐》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的体现。曾习经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独立。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以及通过自然景物描绘出的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