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表海烟尘静,九月微霜塞草青。
闲却行边旧持节,百金新筑角山亭。
寄题陈简持角山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陈简持角山亭》是清代诗人曾习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作者简介:曾习经(1867-1926), 字刚甫,号蛰庵。广东揭阳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户部主事,擢员外郎。后入民国不仕。早年师从梁鼎芬,诗与梁鼎芬、罗惇曧、黄节并称“岭南四家”。他的词宗五代北宋,有《蛰庵诗》《蛰庵词》两部作品流传于世。
原文赏析:万山表海烟尘静,九月微霜塞草青。閒却行边旧持节,百金新筑角山亭。这首诗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超脱。首两句描述了广阔的海域以及秋天的景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着,“閒却行边旧持节”一句,透露出诗人放下了政治上的重担,享受着闲适的生活。最后一句“百金新筑角山亭”,则体现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转变,他更愿意用这些金钱来构建一个可以寄托自己精神世界的居所。
诗歌鉴赏: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其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政治经历的释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整首诗显得层次分明,富有哲理性。
文化影响:《寄题陈简持角山亭》在文化层面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曾习经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也是清末民初文人心态的一个缩影。在当时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这首诗展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对于研究晚清文学和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寄题陈简持角山亭》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首诗不仅是曾习经个人创作的高峰,也是中国近代诗歌宝库中的珍品,其影响力跨越时间与空间,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和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