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夜顾祠,初为慈仁会。
其时寺半圮,零落殆百载。
肇构既崇闳,重规难狭隘。
晚近少物力,时会非清泰。
剥落遂兼常,顾瞻渺殊慨。
潭潭光明殿,一二馀彩绘。
严净毗尼额,雍正御书大。
殿前亘长轴,供奉传雯画。
高丈有六尺,其阔四杖杀。
卷中指画像,一一具神采。
颇怜殿西偏,像设两颇块。
以苫盖覆之,僧笑不可耐。
顾我所发愿,于佛信物碍。
侧左观音阁,窑变事玮怪。
屈腕支颐坐,相好起敬爱。
霞帔万缨络,蓝翠类轻霭。
坐趺御题记,宛是乾隆代。
我时足筋力,好事出侪辈。
毗卢登废址,高瞰城内外。
郁郁双松树,扶栏正偃盖。
侧闻康雍盛,庙市摊书卖。
我来每秋节,寂寞单馀忾。
阶墀净若扫,草芳纷可佩。
丛丛黄葵花,狼藉西风内。
真赏岂在远,恣情宁遽汰。
百好固难足,一往谅不悔。
人事多好乖,乱生始无赖。
劫灰馀瓦砾,私耘遍瓜菜。
双松旧偃蹇,两泪定相对。
李贺铜仙移,卢仝玉碑碎。
百见百伤心,一读一感喟。
向来赏心处,车驱不容睐。
沉沉渺孤怀,儿辈那足话。
昭中新祠宇,凭基得制裁。
我意固亦肯,于心微蒂芥。
披图见松树,谛视欲下拜。
松如我故人,我诗傥所解。
为温毅夫题慈仁寺访松画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为温毅夫题慈仁寺访松画卷》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游览慈仁寺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诗中,诗人首先描绘了慈仁寺的壮丽景象:“山色空濛雨亦奇”,通过“山色”和“雨”这两个元素,展现了寺庙周围山水相映成趣、景色宜人的景象。紧接着,诗人又用“佛图澄此中曾挂锡,云卧峰前老鹤归”这一典故,点明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为了拜访一位高僧、了解他的修行经历和生活状态。
诗人详细描绘了他在慈仁寺的所见所闻:“石径萦纡古木密,禅房寂历无人迹”,通过对石径、古木、禅房等元素的描写,展示了寺院内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人以“平生愿作游方士,晚岁逢人问姓名”这句话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以及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又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