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朝万玉庵看梅

西郊梅最古,影傍石栏斜。
根浥前朝露,枝开隔岁花。
风流传太守,幽冷属僧家。
不用罗浮去,横看万树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朝万玉庵看梅:历史与自然的交融》

《岁朝万玉庵看梅》,清代,钦琏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西郊梅最古老的景象,将历史的沉淀与自然之美完美融合。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四季更替和时间流转的独特认知。

首句“西郊梅最古”便奠定了整首诗歌的基调,诗人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了西郊梅花最为古老、最为珍贵的形象。这种“最古”不仅是对梅花生长年头的肯定,更是对其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的一种赞美。而“影傍石栏斜”,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枝干斜倚石栏的景象,给人以静谧而深远的视觉享受。

诗人转入对梅花特性的具体描述,“根浥前朝露”与“枝开隔岁花”,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梅花历经风霜却依旧绽放的生命力,还透露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美。梅花不畏严冬,即使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能在春天绽放,这与古诗中的“岁寒三友”相映成趣,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赏。

诗中的“风流传太守,幽冷属僧家”,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不仅体现了梅花与环境的和谐共处,还暗含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在诗人看来,梅花虽被风传颂,但其幽冷之态仍属于寺庙,这既展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也反映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不用罗浮去,横看万树霞”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见解。罗浮山虽美,但相比之下,西郊的梅花更具韵味和深度。诗人用“横看万树霞”这一形象的画面,传达了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和深切感受。

《岁朝万玉庵看梅》不仅是一部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它让我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对自然、对历史的敬畏和热爱。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文学的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深入探索自然和历史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