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游清凉寺

祇洹出人境,暇日聊探寻。
残雪覆檐瓦,不知春气深。
稍稍水鸣涧,淅淅风生林。
澹然冥群想,对此松柏阴。
萝月自延赏,山禽多夕吟。
孤亭峙空祭,更指遥峰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独游清凉寺》是清代程晋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该诗的分析:

从诗歌的内容和风格上看,《独游清凉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诗中描绘了清凉寺周围的自然环境,如残雪覆盖的檐瓦、潺潺流水、淅淅风声以及松柏阴翳等细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深的氛围。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独游清凉寺》在结构上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基本形式,首句便直接点明了游览的主题,即“只”字,表达了诗人独自游历的心境。接着,诗人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如“残雪覆檐瓦”、“水鸣涧”、“澹然冥群想”等,逐一铺展,使画面更加生动。最后,“孤亭峙空祭,更指遥峰岑”则巧妙地将读者的视角引向远方的山峰,使得整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

从诗歌的情感表达来看,《独游清凉寺》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内心的平和。诗中的“澹然冥群想”,暗示了诗人超脱世俗、心无旁骛的境界。而“萝月自延赏,山禽多夕吟”等诗句,则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悠然自得,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从诗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来看,《独游清凉寺》不仅是程晋芳个人情感与审美的体现,也是清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代表。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山水自然的独特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追求意境、韵味的特点。此外,这首诗还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清代文人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窗口,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独游清凉寺》作为一首清丽脱俗的七言律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风貌和精神追求。该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爱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值得反复品读和研究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