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 · 染指甲

曲栏凤子花开后。捣入金盆瘦。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
点绛轻濡笼翠袖。数乱相思豆。晓起试新妆,画到眉弯,红雨春山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醉花阴·染指甲》是清代诗人葛秀英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染指甲的全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相思之情的抒发。具体分析如下: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醉花阴·染指甲》的作者是葛秀英,字玉贞,吴门人,梁溪秦鏊侧室。她生于清代,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诗人。
  • 生平事迹:葛秀英的母亲梦吞梅花而生她,因此她喜爱梅花,并以“淡香”自名其楼。她的一生虽然短暂(十九岁便去世),但其诗作却流传至今,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曲栏凤子花开后。捣入金盆瘦。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点绛轻濡笼翠袖。数乱相思豆。晓起试新妆,画到眉弯,红雨春山逗。
  • 翻译:在凤子花盛开之后,将指甲捣碎放入金盆中使其变细。使用银制的指甲钳去除指甲上的旧色,然后涂抹上红色的颜料。用浅红色的指甲油轻轻涂抹在绿色的袖子上。数不清的相思豆,象征着无尽的思念。早上起床试穿新的妆容,眉毛弯弯,仿佛春天的山峦被红色的雨点点缀。
  1. 词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 艺术特色:该词采用了典型的文人骚客的抒情手法,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种优雅而又含蓄的美。词中的“银甲”与“红雨”等意象,不仅描绘了指甲的变化过程,同时也隐喻了情感的转变和生命的流转。
  • 影响:作为一首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作品,它的创作对后世诗词有一定的影响。《醉花阴·染指甲》不仅反映了清代女性的生活情趣,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女性地位。

《醉花阴·染指甲》不仅是一首描写日常生活细节的词作,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反映,体现了清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其生活状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清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情,也能从中汲取到对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细腻的表达方式。

注解

曲栏:一作曲阑,曲折的栏杆。

凤子:即凤仙。因其花叶捣碎后可染指甲成红色,故又名指甲花。

金盆:供注水盥洗之用的铜盆。

银甲:银制的假指甲,套于指上,用以弹筝或琵琶等弦乐器。 春纤:女子的手指。

点绛(jiàng):形容染红的指甲。绛,深红色。

轻濡:微微润湿。 相思豆:即红豆。王摩诘《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因相思豆与绛色指甲形、色相若,故云「数乱相思豆」。

红雨春山:喻经凤仙点染的纤手在双眉处轻描细画。春山,妇女姣好的眉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