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七日

今夕何夕是巧夕,爱说人间七月七。
瓜果筵陈事绮罗,飘香婍妮妆楼侧。
对月临风针线多,五色缕穿九孔隙。
天家会合正团圞,那许人间余巧乞。
我愧无书腹曝庭,空负亭午当空日。
千里乡心又隔年,女牛亦笑人离别。
银河昨夜经雨余,鹊路尘清更如涤。
还访君平卖卜人,灵槎重觅支机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庚申七日》是清代诗人程之鵔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爱情及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下面将详细介绍《庚申七日》: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程之鵔(生卒年不详),字孟章,一字子青,号石屋,清朝中期的著名诗人,主要生活在乾隆年间。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 诗歌成就:程之鵔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诗作不仅在形式上追求工整与韵律,更注重内容的深刻和表达的情感真挚。
  1. 诗歌原文
  • 今夕何夕是巧夕,爱说人间七月七。瓜果筵陈事绮罗,飘香婍妮妆楼侧。对月临风针线多,五色缕穿九孔隙。天家会合正团圞,那许人间余巧乞。我愧无书腹曝庭,空负亭午当空日。千里乡心又隔年,女牛亦笑人离别。
  • 这首《庚申七日》描绘了一幅七夕夜晚的热闹场景。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喜庆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文学特点
  • 意象丰富:诗中的“瓜果筵陈”、“飘香婍妮”、“五色缕穿九孔隙”等意象,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
  • 情感深沉:诗中提到的“我愧无书腹曝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才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深深遗憾。此外,“空负亭午当空日”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伤。

《庚申七日》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古诗,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七夕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生动描绘。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深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