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伯寅丈

干戈扰扰行焉往,身世茫茫愿总违。
海内终关儒者事,尊前已觉故人稀。
才疏蒋琬归田好,亲老王阳叱驭非。
霄汉从今相忆处,穷愁莫惜卧岩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董文涣的《留别伯寅丈》赏析

董文涣,字砚樵,是清代的一位文学大家。他的这首诗《留别伯寅丈》,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沉感慨,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意蕴。

“干戈扰扰行焉往,身世茫茫愿总违。” 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面对国家动乱和个人困境时的内心世界。诗人感叹战争纷扰不断,自己却不得不四处奔波,而对这种动荡不安的生活深感无奈,内心充满了迷茫和失落。

“海内终关儒者事,尊前已觉故人稀。” 这两句则透露出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在国家动乱的背景下,文人墨客往往被卷入政治漩涡之中,难以保全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同时,昔日的友人可能因为战乱而离散,使得彼此的联系变得稀少。这反映了一种对传统儒士生活理想的向往和对现实残酷现实的无力感。

“才疏蒋琬归田好,亲老王阳叱驭非。” 这两句则是诗人自评其才华不足,并表达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蒋琬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政治家,以其清廉和淡泊名利而著称。此处诗人借用蒋琬的形象,暗喻自己的抱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此外,王阳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因力主变法而被斥退。这里诗人借王阳的形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变革的不满和对传统权威的反思。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董文涣的《留别伯寅丈》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离别诗,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史诗。它让我们思考如何在乱世中保持个人的操守和追求,也让我们认识到传统文化中儒士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