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禹符

谁为铭墓石,欲泣已无声。
吾党论兄弟,斯人见性情。
夕阳孤树直,寒月短碑横。
垂白双亲在,九原恨未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王禹符》是一首由明末清初诗人程云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王禹符生平事迹的回顾与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人格魅力的赞赏。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程云,字天翼,莱芜人,顺治己丑进士,官孝感知县。
  • 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诗歌领域,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个人情感。
  1. 诗歌原文
    谁为铭墓石,欲泣已无声。
    吾党论兄弟,斯人见性情。
    夕阳孤树直,寒月短碑横。
    垂白双亲在,九原恨未平。

  2. 诗歌鉴赏

  • 情感真挚:诗中流露出深深的哀思和不舍,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悲痛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 意境深远:通过夕阳、孤树等意象,构建了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语言简练:整首诗歌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得诗歌内容更加深入人心。
  1. 诗歌背景
  • 该诗创作于明朝末年,具体时间不详。
  • 《挽王禹符》可能是在王禹符去世后所作,用以缅怀其生前的品德和事迹。
  1. 诗歌主题
  • 主题突出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其人格的赞美。
  • 通过对比夕阳、孤树等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1. 诗歌艺术特色
  • 修辞运用:诗歌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 音韵和谐:诗歌的押韵方式使得朗读时更加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1. 诗歌影响
  • 作为清代诗人的代表作之一,《挽王禹符》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该诗不仅体现了当时的诗歌风格,也反映了文人对于生死观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挽王禹符》这首五言律诗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它不仅是对一个逝去朋友的纪念,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次深刻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