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桥安,乘船危,千金之子坐不垂。
莫踬于山踬于垤,举步何必非崄巇。
晓人言,真可听,君不骄,臣不佞。
霸陵西驰骋六飞,谏草能教马首回。
咏史乐府十二章·乘船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乘船戒》并非是一首文学作品,而是由清人程盛修选编的《咏史乐府十二章》中的一篇,收录于每日诗词网站。该作品主要展示了古人关于诚信、责任等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诗文。以下是对《乘船戒》的介绍:
作品出处与内容:《乘船戒》出自《世说新语·德行》,原文通过讲述一个人乘坐船只时的言行,强调了说话要负责任,答应他人请求时要信守承诺的道理。这一故事在文学上被赋予了深刻的道德寓意,即个人行为与言语的一致性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信任的重要性。
历史背景与文化传承:《乘船戒》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人际交往准则,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背后反映的是一种对诚信和责任的社会价值观的推崇,这一点在古代文献中屡见不鲜。例如,在《论语》中孔子就多次强调君子应当“言必行,行必果”,即说话必须算数,做事要有始有终,这种精神在《乘船戒》中得到体现。
现代意义与应用:在现代社会中,《乘船戒》所传达的诚信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注重言行一致,恪守承诺,这对于维护良好的社会交往秩序和个人形象都至关重要。无论是商业交易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坚持诚信都是赢得他人尊重和支持的关键。
《乘船戒》作为《咏史乐府十二章》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个蕴含深刻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历史见证。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