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乐府十二章·观镫谏

乾元楼,瞩神京,乐熙攘,庆太平。太平有象张镫宴,君乐须教民乐遍。
焉得绮罗筵前千万镫,照见九州蔀屋鹄鸠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史乐府十二章·观镫谏’是明朝诗人程盛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该诗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经历:程盛修(字风沂,号南陔,泰州人),雍正庚戌进士,历任顺天府尹。他是一位有学问、有成就的官员,曾著有《夕阳书屋初编》、《南陔松菊集》等著作。
  1. 诗词原文
    乾元楼,瞩神京,乐熙攘,庆太平。太平有象张镫宴,君乐须教民乐遍。 焉得绮罗筵前千万镫,照见九州蔀屋鹄鸠形。

  2. 诗词解析

  • 内容概括:这首诗以乾元楼为主题,描述了在神京中人们享受和平与快乐的场景。诗人通过“张镫宴”这一形象,展现了皇帝与百姓同乐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
  • 语言风格: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押韵工整,节奏感强,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画面感。
  • 主题思想:全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和对人民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朝廷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期待。
  1. 创作背景
  • 历史时期:此诗创作于明朝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氛围。
  • 创作目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美好愿景,以及对和平盛世的追求。
  1. 文学价值
  • 艺术特点:此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和谐与安宁的理想世界。
  • 文化意义:作为明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的语言特色和审美趣味,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1. 后世影响
  • 评价与传承: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受到后来文人的推崇和传颂。它被收录在多种文学选集中,成为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资料之一。

‘咏史乐府十二章·观镫谏’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诗歌,通过对乾元楼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