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得相逢又别游,雨丝烟柳送春愁。
侬心不及黄河水,抱定潼关日夜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才得相逢又别游,雨丝烟柳送春愁。
侬心不及黄河水,抱定潼关日夜流。
《寄谢枚如潼关》是清代万方煦所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描绘,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诗歌原文:
才得相逢又别游,雨丝烟柳送春愁。
侬心不及黄河水,抱定潼关日夜流。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情感和思考。万方煦可能是在某种政治或社会环境下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写潼关的自然景观和自己的心境,来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主题思想:该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对潼关这一地理标志的描述,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越个人悲欢离合的宏大视角,以及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深深关切。诗中“抱定潼关日夜流”表达了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艺术特色:万方煦的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古诗形式,但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使得整首诗既有古典诗词的风韵,又有现代文学的创新精神。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精炼,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寄谢枚如潼关》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历史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个人与社会。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价值,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