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潜吾执友,到处不题诗。
此意岂难解,相思无已时。
上宫君子馆,画井古人知。
欲共论为国,征途合语谁。
滕县见陈抱潜题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滕县见陈抱潜题名》是清代诗人程鸿诏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其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以及他对友情和理想的执着追求。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 诗歌原文:
抱潜吾执友,到处不题诗。
“抱潜吾执友”表达了作者与陈抱潜之间的深厚友谊,强调了两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理解。这里的“抱潜”指代陈抱潜,“吾执友”则表示作者是陈抱潜的朋友,两者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核心主题。
此意岂难解,相思无已时。
“此意岂难解”进一步强调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和理解,即使面对困难和误解,他们也能够互相支持和理解。这里的“相思无已时”表达了一种持久的、无法停止的感情状态。
上宫君子馆,画井古人知。
“上宫君子馆”指的是一个高雅、庄重的地方,象征着陈抱潜的品格和修养。这里的“画井古人知”则暗示了陈抱潜的智慧和见识,如同古代的画作一样让人叹为观止。
欲共论为国,征途合语谁。
最后两句表达了他们共同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的决心,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孤独感,因为他们的征途可能充满了艰难险阻,无人可以并肩作战。这里的“征途合语谁”意味着在为国家奋斗的道路上,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 诗歌鉴赏:
-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与陈抱潜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共同的理想追求。通过“四处不题诗”这一细节,展现了他们对友情的特殊珍视;而“相思无已时”则表达了他们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
- 诗中的用词也极具匠心,如“画井古人知”中的“古”字,不仅赋予了画井以历史感,还暗示了陈抱潜的智慧和见识;而“上宫君子馆”则通过高雅之地来衬托陈抱潜的高尚品质。
-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友情和理想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寥寥数语,便将作者的内心情感和社会背景巧妙地展现出来;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和深度。
- 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这种精神追求不仅体现在诗中的文字表达上,更深深植根于作者的生活实践之中;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的赞颂,也是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
- 文化背景:
-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程鸿诏作为清代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倾向和生活状态。
- 《滕县见陈抱潜题名》的创作背景也与其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在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在这样的背景下,程鸿诏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友情和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追求。
- 文学价值:
- 《滕县见陈抱潜题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素养,而且通过诗歌的形式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 这首诗在艺术形式上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其简练的表达方式、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都值得后来的诗人学习和借鉴。
《滕县见陈抱潜题名》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意义,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