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去见山自此始,南来见山自此止。
出山入山皆艰难,连朝山色愁中看。
我欲移之著何处,恐碍天下行人路。
愚心惟祝在山泉,绕山飞流成长川。
一苇可航一帆送,轻舟竟渡免尘哄。
东阿况亦吾宗邦,千年虽久安能忘。
八斗才高今不见,一心捧日山难限。
昊天自昔鉴孤忠,峰峦倏忽移愚公。
崎岖化尽得平易,辙端蜿蜒痕在地。
从此大道无偏颇,青山回首梦中多。
东阿后歌
介绍
《东阿后歌》是清代诗人程鸿诏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以揭示其艺术特色和深层含义:
作者简介:《东阿后歌》的作者程鸿诏,字伯敷,顺天大兴人,道光二十九年举人。他一生经历了清朝晚期的政治动荡,最终官至山东补用道,并曾入曾国藩幕、李鸿章幕,参与了多项重要的文化和政治活动。此外,程鸿诏晚年被皖抚英翰聘修《安徽通志》。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程鸿诏的文学生涯,也让他的作品具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作品原文:诗的原文如下:“南去见山自此始,南来见山自此止。出山入山皆艰难,连朝山色愁中看。我欲移之著何处,恐碍天下行人路。”这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通过描绘出山与入山的道路之艰难,反映出人生旅程中的不易与挑战。
整体翻译:此诗可译为“从南方开始看到山,从南方结束见到山。出山和入山都困难重重,连绵不断的山色令人忧愁。我试图把它移到什么地方,恐怕会妨碍天下行人的路。”。
词句注释:诗句中的“南见”与“南来”分别指从南方开始的旅行与结束于南方的旅行,“出山”与“入山”则代表了人生旅程的开始与结束,充满了哲理意味。“连朝”意味着持续不断,强调了旅途的艰辛。“愚心惟祝在山泉”,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向往。
白话译文: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哲学思考。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对人生旅途的深刻反思,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诗中透露出诗人在清朝末年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的生活轨迹和情感体验。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和表达。
名家点评:著名文学评论家们对这首诗有诸多好评,认为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能够触动人心。一些评论指出,诗中蕴含的哲理与自然景观的结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震撼。
轶事典故:程鸿诏的生平事迹也为这首诗增添了更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他的经历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命运变迁,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和时代风貌。
作品赏析鉴赏: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能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深邃哲理和人文关怀。诗中的山水不仅是自然之美的象征,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东阿后歌》不仅是一首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个人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清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