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咽露漂嫣紫,雌凤凄吟秋月死。
富平年少娇无愁,一生玉软迷花底。
十二峰头聚碧烟,弹破湘江五十弦。
青陵台下双栖鸟,不化鸳鸯化杜鹃。
无情网罥秋千索,行骢莫绾游丝弱。
散云团雪不成声,银瓶绠断蛟龙攫。
玉钩斜湿疏疏雨,笙囊绣袜埋香土。
横塘西畔袅西风,莲花褪尽莲房苦。
无题效义山体
介绍
《无题效义山体》是明代李梦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无题效义山体》的创作背景、内容赏析以及作者信息如下:
创作时间与作者背景: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出生于庆阳(今属甘肃),后徙居河南开封。他是明朝的文学家,曾因为反对权贵和宦官刘瑾多次下狱。他的政治生涯和文学成就都十分显著,尤其在文坛上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主张复古,其诗歌风格以严谨的结构、章法和善于使用“顿挫倒插”手法著称,有《空同集》流传后世。
作品内容解析:《无题效义山体》这首诗中,李梦阳通过模仿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写作风格,展现了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诗中的意象多向性、意旨的迷离和所用意象的多义,体现了李商隐无题诗的特点。李梦阳在这首诗中也尝试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尽管他的诗歌在结构上显得较为紧凑和直白。
艺术特色:李梦阳在《无题效义山体》中采用了类似李商隐无题诗的风格和技巧,包括幽深的情感表达和朦胧的象征意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投射,使得诗歌具有一种超越逻辑的艺术魅力。此外,他的诗歌中经常运用“顿挫倒插”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冲击力。
文化影响评价:虽然李梦阳在诗歌创作中试图追随古典文学的传统,但部分作品由于过度模仿而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尽管如此,他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坛上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倡导古文运动和反对台阁体风行的背景下。
历史地位:李梦阳作为明代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在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的诗歌不仅继承了唐诗的辉煌传统,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启示。
《无题效义山体》不仅是对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无题诗风格的模仿,更是体现了明代诗歌创作的一种趋势和特点。这首诗通过复杂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象的运用,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