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 江上鸳鸯

初春嫩绿染香溪。鸳鸯作阵飞。迷香曲处,双双三六,若个情痴。
新来怕见离愁事,镇日并头栖。韩朋冢下,窦家机上,不肯相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眼儿媚 · 江上鸳鸯’是一首由董以宁创作的宋词

此词通过对江上鸳鸯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孤独无助的情感状态。下面将从几个角度深入探讨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和深层含义:

  1. 作者背景:董以宁(1630年—?),字彦深,号灵虚山人,江苏无锡人。他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书画家,擅长诗词,尤其擅长写景抒情的小令。董以宁的词作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蕴含的情感,其作品在清代文人圈中享有较高评价。

  2. 词的原文:”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3. 词的赏析

  • 此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敏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词中“萧萧江上”勾勒出一幅清冷的秋江画面,“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则进一步营造了一种孤寂、哀愁的氛围。
  • “惜分长怕君先去”表达了对爱人离去的恐惧与不舍,反映出一种深沉的爱恋之情。而“直待醉时休”则透露了作者想要借酒消愁,但又害怕醉酒后的疏离感。
  • “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反映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现实的无力感。这里的“眉头”比喻为心中的忧愁,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此词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情感紧密结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变化。
  • 语言简练:词句简练,用词精准,能够生动地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
  • 含蓄蕴藉:词中充满了隐喻和象征,如“半竿落日”、“两行新雁”等,这些意象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1. 文化意义和社会影响
  • 此词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宋代词的复兴过程中,它体现了宋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 作为董以宁的代表作品之一,此词也展示了明末清初文人的诗歌创作风貌,对于研究当时的文化氛围和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董以宁的《眼儿媚·江上鸳鸯》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后世读者,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古代文人生活与情感世界的窗口。通过欣赏和分析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丰富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