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节长欢 · ·折花送邻女

镇日花间。爱他新萼,饮露欺烟。低攀防压鬓,远折怕移莲。还愁惊起春禽梦,颤春风、纤手堪怜。曾送邻家姊妹,楷字题笺。
更凭小婢传言。将泉洒、莫教半晌花蔫。插向胆瓶中,须顾盼,念他短命红颜。新妆罢,聊摘他、衬贴香钿。但留得、一枝并蒂,折来自供屏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节长欢·折花送邻女》是明末清初的词人董以宁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与鉴赏
  • 原文:镇日花间。爱他新萼,饮露欺烟。低攀防压鬓,远折怕移莲。还愁惊起春禽梦,颤春风、纤手堪怜。曾送邻家姊妹,楷字题笺。
  • 内容解析:此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对花朵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1. 词人背景
  • 董以宁:董以宁(1630年—1686年),字康侯,号翠屏山人,又号天外生、中州隐者等。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尤精于诗词。他的文学成就在清代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被视为清代初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词的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董以宁在《八节长欢·折花送邻女》中巧妙地运用了意境来表达情感。通过对“新萼”和“饮露欺烟”的形象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生机勃勃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环境中。
  • 情感表达:词中通过对花朵的描述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特别是通过描述“还愁惊起春禽梦”,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1. 文化与历史价值
  • 文化传承:董以宁的词作不仅是文学史上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明清时期文化变迁的重要窗口。
  1. 艺术影响与赏析评价
  • 艺术风格:董以宁的词作以其清新脱俗、富有哲理的特质而备受赞誉。其词风典雅而不失灵动,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乏创新的精神。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后来诗人借鉴和学习的典范。
  • 审美启示:通过对董以宁词作的赏析,人们可以领悟到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之美、抒发个人情感。这不仅是对古典文学的一种学习,更是一种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和理解。

董以宁的《八节长欢·折花送邻女》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的词作,更是一篇蕴含深厚情感和哲理的艺术佳作。它不仅反映了董以宁本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也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欣赏古典文学的宝贵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