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美人额

眉黛峰侵,鬓丝云乱,似玉无瑕。笑黄饰仙娥,难方桂蕊,素妆公主,待点梅花。惯道如螓,真看似月,涂处休将宫样夸。春寒也,怕杭罗犹重,裹上蝉纱。
却怜人去天涯。欲叩颡、低垂几叹嗟。更辗转愁添,回头半枕,平安喜报,举手频加。却讶萧郎,虚称上客,岁岁龙门望总赊。归来也,又翠围珠匝,代抹铅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美人额》是一首明末清初的词作,由董以宁创作。《沁园春·美人额》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诗词中熠熠生辉,还反映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成就。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沁园春·美人额》的作者是董以宁,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历法、乐律等领域的专家。他的生平与成就,为这首词增添了更多的文化色彩。
  2. 诗词原文:根据《沁园春·美人额》的完整原文,可以看到它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诗中的“眉黛峰侵,鬓丝云乱,似玉无瑕”等句,形象地勾勒出女子的容貌之美;“笑黄饰仙娥,难方桂蕊,素妆公主,待点梅花”则展示了她优雅的气质和高雅的生活态度。
  3. 艺术特色:《沁园春·美人额》以其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著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女子外貌和气质的刻画,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具有天然美又不失高雅气质的美人形象。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艺术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沁园春·美人额》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时代风貌、展示个人才华的艺术瑰宝。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董以宁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