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堂春饮史子蒙晚香亭

盆种珊瑚作串,篱编茉莉成丛。穷冬桃李争春色,花影漾帘栊。
椰子杯浓泛绿,荔枝蜜渍生红。别来莫问家园事,细说岭南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锦堂春·饮史子蒙晚香亭》是清代诗人董元恺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董元恺,字舜民,号子康,是清代的文人,出生于武进(今属江苏)。他在顺治十七年(1660年)中举人,仕途多舛,后来在苍梧筑有别业,有归隐之意。
  • 创作时期:据文献记载,这首《锦堂春·饮史子蒙晚香亭》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它是在董元恺晚年,也就是他归隐后所作。此时他的仕途生涯可能已告一段落,因而有更多的时间和心境去欣赏自然、感悟生活。
  1. 作品原文
  • 盆种珊瑚作串,篱编茉莉成丛。:这句诗通过盆养珊瑚和篱笆编制茉莉花丛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富贵而不失雅致的氛围。
  • 穷冬桃李争春色,花影漾帘栊。:描述了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桃李也争相展示自己的美丽,其花影映照在帘栊上,增添了几分生动和活力。
  • 椰子杯浓泛绿,荔枝蜜渍生红。:这里使用了椰子杯和荔枝蜜等食材,展现了一种丰富的饮食文化。
  1. 艺术特色
  • 意境高远:整首词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中。
  • 语言优美:董元恺在这首词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汇,如“盆种珊瑚”、“篱编茉莉”等,使得整首词的语言充满了美感和韵律感。
  • 情感深沉:虽然这首词没有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但从其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考。
  1. 历史影响与评价
  • 文学地位:《锦堂春·饮史子蒙晚香亭》作为董元恺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现了董元恺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 后世评价:许多文学评论家认为,《锦堂春·饮史子蒙晚香亭》是董元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优美的词句和深沉的情感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锦堂春·饮史子蒙晚香亭》不仅是董元恺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董元恺的诗歌创作特色,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