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影乱,鬓云横。五更钟易晓,一夜月偏清。匆匆未诉别离情。别离滋味又分明。
芳草路,短长亭。低回千万意,将息两三声。临行细细问郎程。梦中还拟傍郎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钗影乱,鬓云横。五更钟易晓,一夜月偏清。匆匆未诉别离情。别离滋味又分明。
芳草路,短长亭。低回千万意,将息两三声。临行细细问郎程。梦中还拟傍郎行。
《遐方怨·别情》是诗人董元恺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作品进行介绍:
创作背景:董元恺的这首词创作于唐代,属于唐教坊曲名“遐方怨”之后用作词调。此词的原文出自《全唐诗》,可见其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词作内容:《遐方怨·别情》描绘了别离的情景与心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展示了一个典型的别离场景。词中“五更钟易晓,一夜月偏清”等语句,不仅勾勒出夜晚的宁静氛围,也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董元恺善于运用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来表达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匆匆未诉别离情”,表达了即将离别时的不舍与遗憾,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离别情境的深刻感受和理解。
文化意义:《遐方怨·别情》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它还承载着唐代边塞诗的传统精神。这种精神强调了边关将士们对于国家的忠诚和责任,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家乡、亲人的深深眷恋。
《遐方怨·别情》作为董元恺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同时也体现了唐代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度。这首诗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感受古代诗词魅力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