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霓裳 · 观兰语堂女乐

蕙风天。幽兰欲语气如烟。帘幕静,画堂珍重启芳筵。银丝镂雪鲙,玉茗泻冰泉。月娟娟。一行行、红粉拥神仙。
明珰翠袖,不羡锦瑟华年。歌喉细,紫绡绛树斗妖妍。檀槽催按拍,竹肉应鸣弦。舞翩跹。暗销魂、醉倚百花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拂霓裳·观兰语堂女乐》是一首由清朝诗人董元恺创作的词。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意象,成为清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围绕此诗作展开详细解析: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董元恺,字子方,号东篱,是清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词作品多以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为主,而《拂霓裳·观兰语堂女乐》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 创作时期: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诗中描绘的场景和用词来看,可以推断这是在晚清时期,大约是19世纪中期。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拂霓裳·观兰语堂女乐》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幽静的画堂、精致的美食、皎洁的月光,共同构建了一个唯美的夜晚场景。
  • 语言优美:诗中的语言清新脱俗,使用了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容词,如“蕙风天”、“幽兰欲语气如烟”等,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流畅而富有韵律感。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董元恺作为清朝末期的诗人,他的诗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通过这首词,可以窥见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文人的审美情趣。
  • 艺术价值:在艺术上,《拂霓裳·观兰语堂女乐》展现了董元恺高超的艺术造诣。无论是在意境的营造还是在语言的选择上都显示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拂霓裳·观兰语堂女乐》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深入研究这样的作品,无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