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清 · 春尽日,偶效柳屯田体

冉冉今何日,剩东风柳外、吹来帘缝。忆清明、倚尽箫声,恨黄昏、选残香梦。迷却来时,断伊归路,不教轻送。情旖旎,影朦胧。
点点落红心动。燕子衔将,鸠儿唤却,渐博浓阴重。看架外蔷薇,恁偏娇横,玉人暗中低诵。留得红颜,便春归、惜他何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宣清·春尽日,偶效柳屯田体》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诗人情感的诗歌。下面将对其内容进行详细解析:

  1. 诗歌原文
  • 冉冉今何日,剩东风柳外、吹来帘缝。
  • 忆清明、倚尽箫声,恨黄昏、选残香梦。
  • 迷却来时,断伊归路,不教轻送。
  1. 作者简介
  • 邹祗谟(约1635年—1715年),字原吉,号陶庵,又号陶庵老人,江南泰州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与吴伟业、王士禛、朱彝尊并称“四大家”。他的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的“冉冉今何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感,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易逝。东风和帘缝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
  • 情感表达:通过对清明节的追忆,诗人传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在黄昏时分,诗人选择了放弃归途,这可能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或是对未来的迷茫。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春日景象中。同时,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和象征等,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艺术内涵。

《宣清·春尽日,偶效柳屯田体》不仅是邹祗谟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体现,也是其对古代诗歌传统继承与发展的重要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和美学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