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蝴蝶 · 有怀

记得丽娟当日,花梢年纪,鸦鬓初长。红玉阑干十二,门枕垂杨。只一搦、文犀领扣,刚三寸、绣雀鞋帮。傍窗纱。同尝苦笋,共试甜香。
堪伤。博山炉畔,长斋绣佛,细祷昏黄。世世生生,文鸳锦水莫相忘。写方笺、琉璃砚匣,传密约、蛱蝶花囊。恨无端,千回万转,羞见萧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蝴蝶 · 有怀》赏析

《玉蝴蝶》,又名《望处雨收云断》《秋风凄切伤离》,是宋代词人柳永的名作之一,其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80年至1050年之间,这个时期也正是北宋初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柳永的个人经历紧密相关,反映了他对旧时友情的怀念以及对故人的深深思念。

《玉蝴蝶》的上阕开篇“望处”二字便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秋景图:凭阑远望,但见秋景萧疏,花老,梧叶黄,烟水茫茫,故人不见。此词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心中因故人离去而产生的哀愁与寂寞。下阕则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离别之苦。温庭筠的《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则描写了一个女子在秋风萧瑟之时,触景生情,触发对远方征夫的相思之情。

《玉蝴蝶·有怀》不仅展现了柳永对故人的深情,也体现了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才华。他以词为媒,抒发了深沉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心理状态。这种通过文学表达个人情感的方式,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阅读《玉蝴蝶·有怀》,不仅是对柳永词风的一次深入探究,也是一次对中国古典诗词深厚文化底蕴的体验。它让我们感受到,无论是在动荡的历史变革中,还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人们总能找到表达爱恨情仇、抒写人生感悟的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