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晚漫成

兰汤浴罢自从容,卸却花钿鬓影松。
堂上双亲安未问,阶前独步露初浓。
清风引兴琴三弄,佳句吟成酒一盅。
好景欲描描不得,渐看明月照青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晚漫成’ 是一首古风词作,由宋代词人苏轼创作。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夏晚时分宁静景象的感受和心境变化。下面是关于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一、词作原文

夏晚漫成  
柳阴堤畔行舟,  
蝉声乱处,一霎荷香送暑凉。  
遥见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翻然回棹,但空江、浪涌西兴。  
洲渚生春,零落红英无数。  

二、词作赏析

  1. 首先,这首词通过描写夏日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色和声音,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画面。柳树荫下的河堤是诗人散步的地方,随着夕阳西下,蝉鸣声渐渐消失,荷塘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为炎热的夏日带来了一丝丝凉爽。这种自然美景的描绘,不仅展示了夏天特有的氛围,也体现了词人的闲适与悠然。
  2. 其次,词中的“渔舟唱晚”是一个富有诗意的画面,它不仅仅是指真实可见的渔舟在傍晚时分的歌唱,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象征着生活的安宁与满足。这个画面的描绘,不仅增添了词作的艺术魅力,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的平静与愉悦。
  3. 最后,词的结尾部分则通过对江水的描绘来表达词人的情感状态:当船儿返回时,只有江水在汹涌澎湃,而岸上已经没有了任何生物的痕迹。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空江”、“浪涌西兴”与“洲渚生春,零落红英无数”相对照,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词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这首《夏晚漫成》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夏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通过“渔舟唱晚”等意象传达出的情感,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词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