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抒怀

九十韶光一掷梭,那堪春色又蹉跎?
却无乐地消愁癖,剩有残书遣病魔。
几树绿杨啼鸟急,满庭红雨落花多。
东皇惆怅难留住,顿冷吟窠懒细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春抒怀》是清朝女诗人费墨娟创作的一首抒情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情感体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及作者生平如下:

  1. 作者介绍:费墨娟,阳新县湋源口镇尧治村人,清代著名女诗人。她生于1869年1月(清代同治七年十二月),卒于1915年9月3日(民国四年七月二十四日),享年46岁。费墨娟的一生虽短暂,但其留下的诗歌却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她的诗作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在晚清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2. 作品原文
    九十韶光一掷梭,那堪春色又蹉跎?
    却无乐地消愁癖,剩有残书遣病魔。
    几树绿杨啼鸟急,满庭红雨落花多。
    东皇惆怅难留住,顿冷吟窠懒细哦。

  3.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暮春抒怀》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景致与作者内心的感慨,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叹。诗中的“九十韶光一掷梭”形象地比喻了时间的飞逝,而“春色又蹉跎”则反映了春天的美丽易逝,触动了人们对美好记忆的怀念。
  • 自然描写:诗中的“几树绿杨啼鸟急,满庭红雨落花多”等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来烘托作者的情感状态。绿杨树、鸟儿、红雨和落花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而又带有一丝凄美的画面,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美和画面感。
  • 艺术手法:《暮春抒怀》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如拟人化、象征等,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深沉。例如,将春风和落花比作匆匆过客,表达了对无常的哲理思考;而将红雨和落花比作悲伤的泪滴,则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无助。
  1. 社会背景
  • 晚清时期的女性文学:在晚清时期,女性开始逐渐走出传统家庭的束缚,参与到公共生活中来。费墨娟作为一位女性诗人,能够在那个男权至上的时代中留下自己的作品,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意义。她的诗歌不仅展现了女性的才华和才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独立和自我表达的认可。
  1. 文学价值
  • 情感真挚:《暮春抒怀》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成为晚清女性诗歌的代表之一。诗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被诗人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得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这种情感的力量和感染力是衡量一首诗歌文学价值的重要标准。
  • 艺术成就:从艺术角度来看,《暮春抒怀》在结构、韵律、修辞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诗中的对仗工整、意象丰富、语言优美等特征,都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同时,诗中的隐喻和象征也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和深度。

《暮春抒怀》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人文情怀的作品。它展示了费墨娟作为一位女性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晚清社会风貌和女性命运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