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病中二首

药炉茶鼎任纵横,挑尽残灯到四更。
着意欲眠眠不得,那堪虫语又风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病中》是唐代诗人张祜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张祜的诗歌以其清新脱俗、细腻入微的风格广受后世赞誉,而这首《秋日病中》便是其代表作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

  1. 创作背景:张祜在唐宪宗时期担任过中书舍人,后因直言进谏而被罢官。《秋日病中》创作于他因病长期未愈期间,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象,抒发了对疾病缠身的无奈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2. 诗歌原文

析析檐前竹,秋声拂簟凉。  
病加阴已久,愁觉夜初长。  
坐拾车前子,行看肘后方。  
无端忧食忌,开镜倍萎黄。  
  1. 内容分析
  • 描绘景象:诗中“析析檐前竹”一句,通过“析析”二字,形象地描绘出秋天夜晚庭院里竹子随风摇曳的情景。同时,“秋声拂簟凉”则点明了时间(秋夜),并以秋风的声音吹拂到席子的凉爽感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稍带凉意的氛围。
  • 表达情感:诗人以“病加阴已久”表达了自己长时间患病的状态。“愁觉夜初长”进一步透露出诗人因为疾病带来的不适与孤独感,使得夜晚显得格外漫长。
  • 生活琐事:“坐拾车前子”与“行看肘后方”两句,诗人分别描述了自己坐在床边捡拾车前子,以及行走时观看随身携带的药方。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生活的不便,也反映了他对健康的重视与忧虑。
  • 饮食禁忌:“无端忧食忌”一句,诗人表达了由于健康原因而产生的饮食方面的担忧和不安。
  • 外貌变化:“开镜倍萎黄”则是诗人对自己健康状况的一种写照,“倍萎黄”暗示了因疾病导致的脸色苍白或憔悴。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整首诗情与景交织,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融入其中,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衬托手法:诗中的很多意象都通过环境的衬托来展现,如“落日”、“秋风”等,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幅秋夜的图景,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语言精炼:虽然诗歌简短,但每个句子都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如“病加阴已久,愁觉夜初长”,简洁的语句背后蕴含着深沉的情感。
  1.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秋日病中》创作于唐代,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当时的社会风气,都能在诗歌中找到反映。
  • 体现个人情感: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这种情感的传递具有广泛的共鸣。

《秋日病中》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成就,也是了解中国古代诗人及其作品不可多得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不仅能领略到唐代诗人的才情与情感,也能从中汲取到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