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韬光至云栖途中即景

出入丛篁林,山溪间村坞。
蒙蒙夕照中,人烟古原树。
白云扬微钟,樵径纷堪数。
日暮投僧房,猿啼夜深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从韬光至云栖途中即景

黄恺镛的《从韬光至云栖途中即景》以清逸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深秋山林的图景。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味和魅力。

诗中“出入丛篁林,山溪间村坞”两句,勾勒出一幅幽静的山水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之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畏之情。

“濛濛夕照中,人烟古原树。”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山野之间,给古老的树木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让人感受到时间在这里凝固,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景象。

“白云扬微钟,樵径纷堪数。”诗人用“白云”来象征高远而自由的精神,同时通过樵夫的劳作,表现了人间烟火的真实存在。这些生动的细节,使得整首诗歌更加饱满、立体。

到了“日暮投僧房,猿啼夜深雨”这一转折,诗境逐渐由宁静转向了深邃。日落西山,诗人投宿于僧人的居所,夜晚,猿猴的啼叫伴随着细雨,营造出一种孤寂而神秘的氛围。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也更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更是一次内心的旅行。黄恺镛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和自我发现的旅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