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 咏梳

修琢巧,犀象并檀槽。掠遍香丝珂响细,扬凭纤手月痕高。
红浸半规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江南·咏梳》是一首由清朝诗人黄琬璚创作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单介绍:

  1. 诗歌原文
    修琢巧,犀象并檀槽。掠遍香丝珂响细,飏凭纤手月痕高。红浸半规潮。

  2. 诗歌赏析

  • 《忆江南·咏梳》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古代梳子的细节之美,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梳子的精致和实用。
  • 诗中的“修琢巧,犀象并檀槽”描绘了梳子的材质和工艺,犀角与象牙并用,檀木作为底板,展现出梳子的高端和奢华。
  • “掠遍香丝珂响细,飏凭纤手月痕高”则是对梳子使用时的情景进行了生动的描绘,梳齿轻扫过头发时发出的声音细腻,而手持梳子的动作则显得优雅动人。
  • “红浸半规潮”则形象地描绘了梳子使用后的余温,仿佛能感受到梳齿上残留的温暖。
  1. 创作背景
  • 黄琬璚是一位工诗词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 这首《忆江南·咏梳》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或情感体验有关,通过描绘梳子这一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思考。

《忆江南·咏梳》是一首具有深刻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古诗,不仅在文学上有较高的成就,也在文化传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审美观念,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古人对于生活细节的热爱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