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周印昆

夜分见窗月,已斜西山巅。
故人着梦处,来札在灯前。
晓气园花入,归期江水愆。
行当与君别,不是论诗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周印昆》的诗意与情感

黄节(1873-1935),字玉昆,号纯熙,是清末在上海与章太炎、马叙伦等创立国学保存会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不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也折射出那个时代文人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哀叹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酬周印昆·夜分见窗月》这首诗,以简洁的五言律诗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周印昆的怀念之情。首句“夜分见窗月,已斜西山巅”,描绘了夜晚时分,窗外月光斜照在山巅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稍带忧郁的氛围。接着,“故人着梦处,来札在灯前”,诗人似乎梦见了旧友,而书信则是从昏黄的灯光中传来,传递着深深的思念。后两句“晓气园花入,归期江水愆”则转入对春天景象的描绘,暗示了时光流转带来的别离之痛。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融合,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它不仅是一次对友情的缅怀,也是对过往时代的一种记忆与反思。

《酬周印昆》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颗历史的种子,埋藏在每一个读过它的人心中。黄节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