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弹槽逻逤檀,此时都作定中观。
流云滞汉还倾听,片月沉江已向残。
息影且为明日计,无眠方觉早秋寒。
江湖正自伤摇落,纵有邻歌讵解欢。
邻歌
介绍
《邻歌》是清朝末年近现代初诗人黄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在介绍黄节和《邻歌》之前,需要对黄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邻歌》是黄节于清末创作的作品,它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他对于传统文化与时代变迁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这首作品,可以窥见黄节作为一位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的多面性。
从黄节的诗作风格来看。《邻歌》被描述为“唐面宋骨”,即其诗风兼有唐代的豪迈与宋代的细腻,这在当时文人中颇为罕见。这种风格的融合不仅体现在诗歌的形式上,更在于其内涵的丰富与深邃。通过对唐诗文采的借鉴,黄节赋予了自己的作品更加灵动和饱满的艺术表现力。
就《邻歌》的内容而言,这首诗以“流云滞汉还倾听,片月沉江已向残”为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愁的夜晚景象。随后,“息影且为明日计,无眠方觉早秋寒”则表达了诗人面对未来可能充满变数的忧虑以及对季节变换所带来的凉意的感受。这样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抒情色彩,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流转和时间流逝的哲思。
探讨《邻歌》的艺术特色,可以看到它巧妙地将古典诗词的技巧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个人的情感表达。特别是诗中的“纵有邻歌讵解欢”一句,流露出诗人在繁华落尽后的孤独与寂寥感,展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人文关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在欣赏《邻歌》的同时,还可以将其置于更为广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之中进行思考。《邻歌》的创作不仅反映了黄节个人的文学追求,也折射出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特点。清末民初的中国,是一个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激烈碰撞的时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更为复杂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邻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的继承与发展,以及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通过对《邻歌》的解读,不仅能够体会到黄节作为诗人的独特风采,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