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望后雨中过罗岗洞探梅有寄

连朝晴日报梅开,一雨村原晚又催。
湖上记曾携手处,袖间谁为忍寒来。
残年不抵花先落,万径相寻水更回。
江国正愁吹欲尽,却留春在海南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它描绘了诗人在十二月望日雨中过罗岗洞探梅的情景。诗中,诗人以梅花为题,通过描绘梅花的坚韧不拔、高洁傲骨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诗人以“十二月望后雨中过罗岗洞探梅有寄”作为主题。这里的“十二月望”是指农历十二月十五日的望,而“罗岗洞”则是诗人所在地的一个地名。诗人在这一天冒着雨,前往罗岗洞探梅,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中的梅花形象也极具象征意义。梅花以其坚韧不拔、高洁傲骨的品质,成为了诗人笔下的一种象征。这种品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君子所应具备的品质之一。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诗中的“有寄”二字,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寄托。诗人通过写这首《十二月望后雨中过罗岗洞探梅有寄》,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寄托在了梅花上。这种情感表达的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广的影响。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这首诗也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