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留君住,知君有老亲。
门前黄叶树,江上白头人。
负米休惭禄,烹葵莫厌贫。
甲兵天地满,何处好为邻。
送周茂山归四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周茂山归四明》是一首明代诗人杨思圣创作的五言律诗。
《送周茂山归四明》这首诗作于明末清初,反映了当时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与对其归乡生活的关切之情。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和对人物状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未来可能重逢的期待。
诗的第一句“不敢留君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尊敬和不舍之情。诗人不愿强留友人,担心留下会破坏彼此间的纯粹友谊。这种情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之间的交往准则,即保持一定的距离感以维持友谊的纯洁性。
第二句“知君有老亲”,揭示了诗人对友人归乡原因的理解——为了照顾家人。这显示了诗人对友人个人境遇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家庭观念。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家庭被视为个人责任和义务的首要来源。
第三句“门前黄叶树,江上白头人”,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描绘了友人的晚年生活状态。门前的黄叶树和江上的白发人,这些意象不仅生动形象,同时也暗含了岁月无情、时光流逝的感慨。这样的描写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最后一句“甲兵天地满,何处好为邻”,透露出诗人对于战争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困境的思考。诗人担忧战争频发,使得普通人难以找到安宁之所,表达了一种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诗歌中的每一句话都紧密联系,形成了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例如,“不敢留君住”与“门前黄叶树”之间,既是因为不想打扰到友人的私生活,也是因为看到了门前落叶的景象;“知君有老亲”与“江上白头人”相呼应,既说明了友人归家的原因,也暗示了岁月对人的侵蚀。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人物状态的结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杨思圣的《送周茂山归四明》不仅是一篇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作品,更是一幅充满深意的文化画卷。读者在欣赏其艺术美的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深邃的思想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