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过德庆

江城临绝岸,草树望中迷。
落照一峰秀,炊烟万灶齐。
舟迟因涨缩,水远见天低。
薄暮西风紧,遥传画角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过德庆》是清代诗人黄其勤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在文学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将从诗作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历史与文化背景三个方面进行深入介绍。

  1. 诗歌原文与赏析
  • 内容概述:该诗以江边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日暮时分的江南水乡图。诗中的“江城临绝岸,草树望中迷”展现了作者站在岸边远眺,江水环绕着城池,草木在夕阳下显得模糊而迷人的景象。
  • 情感表达:通过“落照一峰秀,炊烟万灶齐”、“舟迟因涨缩,水远见天低”等句子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语言简练却不失深意,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哲学思考。同时,诗中的意象如“薄暮西风紧,遥传画角凄”,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历史文化背景
  • 作者信息:黄其勤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其他作品同样显示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末民初,这一时期的文人多有忧国忧民之情,黄其勤的这首诗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1. 艺术价值与影响
  • 艺术成就:作为清代的诗歌代表,《晚过德庆》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后世所推崇。
  • 流传情况:《晚过德庆》不仅在当时广为传诵,而且对后世的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现代的诗人学者亦常引用其诗句,可见其影响力之广泛。

通过对《晚过德庆》的介绍,可以感受到清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内心世界的丰富表达。这首诗不仅是黄其勤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情怀和人文精神的传承。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够从中领悟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变迁中的文化连续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