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雨

一日阴晴屡看天,晚收伊始兆丰年。
扬花恰遇秋阳暴,撷实频惊宿雨绵。
手执瓣香虔拜祷,心悬釐祝凛冰渊。
浮云终惜东风扫,枉使愚忱苦自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畏雨》是清代诗人杨廷理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雨天情感的复杂感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经历:杨廷理,字清和,号半缘,又号更生,柳州人,乾隆丁酉拔贡,历任福建台澎兵备道,建宁知府等职。他的生平并不显赫,但其诗文作品却有着不凡的价值,尤其是《畏雨》,在诗坛上留下了独特的痕迹。
  2. 诗歌内容:《畏雨》描绘了一幅阴晴不定的天气画面,晚收之际,天空似乎预示着丰年的希望。然而,扬花遇秋阳、宿雨连绵的景象,使得诗人的心情如同被冷雨淋湿一般,既渴望着温暖,又害怕着风雨的到来。
  3. 艺术特色:《畏雨》采用了简洁凝练的笔触,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感慨与无奈。整首诗歌虽然篇幅不长,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的心态及其审美追求。

《畏雨》作为杨廷理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细腻的情感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