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湘潭入衡山

浮家非得已,幽事爱江乡。
山郭明残黛,人家半夕阳。
浪吹鱼子细,梦近蓼花凉。
亦抱图经看,苍梧望渺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由湘潭入衡山》是清代诗人杨瑞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湘潭出发前往衡山的旅途景象,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依恋。下面将详细介绍《由湘潭入衡山》:

  1. 作者背景
  • 作者简介:杨端,字觐班,号香崖,龙阳人,乾隆癸酉拔贡,官安仁教谕。有《香崖诗集》传世。
  • 创作时期: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为清代,因为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多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此诗形式较为特殊,属于五言律诗。
  1. 诗歌原文
  • 浮家非得已,幽事爱江乡。
  • 山郭明残黛,人家半夕阳。
  • 浪吹鱼子细,梦近蓼花凉。
  • 亦抱图经看,苍梧望渺茫。
  1. 诗歌赏析
  • 自然描写:诗中的“山郭明残黛,人家半夕阳”展现了衡山的宁静与美丽,夕阳余晖下的山郭和人家显得格外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 生活情调:诗人表达了对江乡生活的偏爱,这种情感反映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 哲理寓意:通过描写湖边的景色和梦中的凉意,诗人似乎在思考人生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由湘潭入衡山》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对自然美景的颂扬。它不仅展示了清代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