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钱湖口赴吴兴

晨光织渚客扬舲,睡起推篷倦眼醒。
苕水半奁云外白,弁山一角雨中青。
鱼吹枫叶霞明浪,人踏芦花雪满汀。
七十二溇吟赏遍,菰城塔影望亭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大钱湖口赴吴兴》是清代诗人黄本骐创作的一首古诗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钱湖口出发前往吴兴的旅途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信息的介绍:

  1. 作者信息:“晨光织渚客扬舲”,这里的“晨光”指的是早晨初升的阳光,它像是在编织着小岛间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感觉。“织渚”意味着这样的场景就如同织布机上的纬线交织一样,细腻而富有层次感。“客”,指的是过客或旅行者。“扬舲”中的“扬”字有升起、张开的意思,而“舲”是一种船,这里指的是船只。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早晨醒来后,推开船篷,看着晨光在水面上映射出美丽的光影,内心感到一种宁静和愉悦。
  2. 诗句赏析:“苕水半奁云外白”,这句话中,“苕水”是指苕溪流经的地方,“云外白”形容远处的山峦被云雾缭绕,若隐若现。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半奁云外白”中的“奁”是古代的一种器物,用来形容山色与云雾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
  3. 其他信息:《自大钱湖口赴吴兴》不仅是一首诗,它背后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了解到清代诗人黄本骐的文学造诣,以及他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描绘方式。同时,这首诗也是研究清代诗歌发展、地域文化变迁等方面的重要文献。

《自大钱湖口赴吴兴》不仅是一首充满美感的古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及其相关背景的了解,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继续传承和发展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