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园

花枝零落画帘空,亭角蛛丝半网虫。
只有清蝉仍抱树,尽情啼到夕阳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查园》是清代诗人杨锡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杨锡绂:字方来,号兰畹,生于江西清江,是清朝著名的学者和官员。他于雍正五年中进士,曾历任御史、道员等职,并在广西、湖南和山东等多个省份担任巡抚。杨锡绂在漕运总督任上十二年,期间致力于兴利革弊,政绩显著,后因公务繁重劳累而卒,享年五十一岁。他的诗作以严谨的学术风格著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花枝零落画帘空,亭角蛛丝半网虫。只有清蝉仍抱树,尽情啼到夕阳红。”
  • 翻译:花朵逐渐凋零,画帘空空荡荡;蜘蛛丝半网着昆虫,只剩下一只蝉仍然抱着树不放,直到夕阳西下。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查园》以其简洁有力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著称。诗中通过对花残、蛛结和蝉鸣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孤寂与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其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富有哲理意味。
  • 象征意义:诗中的“花枝”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画帘”可能暗示了某种遮蔽或幻象的存在。“亭角蛛丝半网虫”则可能隐喻了生活中的困扰或束缚。最后,“清蝉仍抱树,尽情啼到夕阳红”表达了尽管环境艰苦,但依然坚持本真和乐观的态度。
  1. 历史背景
  • 作者生平:杨锡绂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清朝的一位重要官员。他的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 时代背景:该诗作创作于清朝晚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文人面临种种压力,但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1. 文学价值
  • 思想内容:《查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坚持自我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代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和乐观。
  • 艺术手法:杨锡绂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意象,使得整首诗既具有视觉冲击力又充满了音乐感。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为古典诗歌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1. 文化影响
  • 后世评价:《查园》因其深刻的寓意和优美的诗篇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许多学者和作家都对其进行过研究和赞赏,认为它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 传播与接受:这首诗不仅在清代广为流传,而且在现代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它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文本之一,也启发了无数读者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查园》作为一首七言绝句,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眼光,还展示了其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中华诗词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