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幸 · 戴溪感旧

锦灯良夜。记当日、笙歌才罢。猛邂逅,赤栏干畔,窈窕天生如画。怅前缘、一笑分离,喜今日、相逢未嫁。任青鸟书传,蓝桥水落,犹恨蓬山天外。
旧日桃花门巷,都一霎、蝶飞云化。纵玉清非远,少君有术,道帐里、姗姗欲下。是耶非也。看一抷黄土,枉做出、燕齐迀怪。年年寒食风雨,白杨沾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薄幸·戴溪感旧》是一首描写男女之间情感经历的古代诗歌。这首诗以锦灯良夜为背景,展现了主人公与情人重逢的喜悦与遗憾,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背景:诗人黄永在锦灯下回忆了昔日的美好时光,当笙歌才罢,两人在赤栏干畔邂逅,那一刻仿佛天生如画。然而好景不长,前缘一笑分离后,他们未能走到一起,只能在今日相逢未嫁,感叹时光流转,往事如烟。
  2. 诗歌主题:《薄幸·戴溪感旧》通过描绘重逢的场景,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能圆满结局的遗憾。诗中的“猛邂逅”与“喜今日、相逢未嫁”,体现了主人公对于再次相遇时的欣喜和对未来可能的期盼。
  3.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猛邂逅”、“窈窕天生如画”,使得整个场景生动而富有诗意。诗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转折,如从欢笑分离到相逢未嫁,再到蓝桥水落,形成了强烈的情感起伏。
  4. 文化意义:《薄幸·戴溪感旧》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婚姻观念和伦理道德。诗歌中的“犹恨蓬山天外”,暗示了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以及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
  5. 现代价值:尽管诗歌创作于古代,但其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对现代人仍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爱情时要珍惜当下,同时也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薄幸·戴溪感旧》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情感丰富、艺术精湛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复杂的情感历程,让人们对爱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