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金陵感赋

又携书剑上征桡,梦醒离亭酒未消。
龙象青山沈野色,雷霆白日走江潮。
千林敛霭明萧瑟,一雁凌风入泬寥。
伤别伤秋两无奈,更堪疏雨暮潇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游金陵感赋》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清代诗人杨靖所作。这首诗通过对金陵(今南京)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又携书剑上征桡,梦醒离亭酒未消。
    龙象青山沈野色,雷霆白日走江潮。
    千林敛霭明萧瑟,一雁凌风入泬寥。
    伤别伤秋两无奈,更堪疏雨暮潇潇。

  2. 诗意解析

  • 又携书剑上征桡:这里“书剑”指的是文人手中的书籍和笔剑,意味着作者带着知识和才华去征战沙场或官场;“上征桡”则是指登上船或车准备出发。这句表达了作者为了理想而不懈奋斗的决心。
  • 梦醒离亭酒未消:这里的“离亭”可能是指离别之地的小酒馆或车站等公共场所,“酒未消”暗示着离别后的伤感和不舍。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在分别时刻的情感状态。
  • 龙象青山沈野色:这里的“龙象”可能指山的形状,如山脉蜿蜒起伏如同龙的形象;“青山”则是形容自然景色的宁静与深远。这句话通过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和宁静。
  • 雷霆白日走江潮:这里的“雷霆”可能比喻自然界的雷电声,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白日”则是指日光普照大地。这句话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
  • 千林敛霭明萧瑟:这里的“千林”指大片树林,“敛霭”意为云气收敛,使得光线透射到林中。这句描绘了树林在傍晚时分的静谧景象。
  • 一雁凌风入泬寥:这里的“一雁”可能是指孤独飞行的大雁,“凌风”表示逆风前行,“泬寥”为空旷寂静的意境。这句话描绘了大雁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景象。
  • 伤别伤秋两无奈:这里的“伤别”指的是因离别而产生的悲伤,“伤秋”则是指秋天的凄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因为离别而感到的悲伤和对秋天景色的哀愁。
  • 更堪疏雨暮潇潇:这里的“疏雨”指的是稀疏的雨滴,“暮潇潇”形容雨水在黄昏时轻轻洒落的情景。这句话描绘了雨天带来的宁静和美感。
  1. 艺术特色
  • 杨靖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自然美与历史感的世界。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是对情感和哲理的思考。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重游金陵感赋》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1. 历史文化背景
  • 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市,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城市。它见证了中国多个朝代的兴衰更替,包括三国时期的吴国、东晋时期的政治中心以及明朝的都城。这些历史事件不仅丰富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诗歌创作的重要素材。
  1. 社会影响
  • 《重游金陵感赋》不仅因其艺术价值而受到赞誉,还因其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关注而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的忧虑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激发了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重游金陵感赋》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历史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