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楼春 · 上海寄魏端夷

嗟春波何长。况天涯芳草,极目斜阳。日日离忧,憔悴独吟江乡。搴蕙茝,怀馨香。倚酒尊、高楼苍茫。只孔雀东南,浮云西北,脉脉永相望。
江南好,欢无央。任金笳玉管,触耳锵洋。但有哀时,涕泪满襟浪浪。思故国,伤年光。望海东、烽烟悲凉。听一概、军声萧条,万方空断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楼春·上海寄魏端夷》是一首清代诗人冯幵的作品。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背景、艺术特色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诗歌内容概述
  • 情感表达:诗的开头“嗟春波何长”,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接着“况天涯芳草,极目斜阳”描绘了作者眺望远方的景色,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感。日日离忧,憔悴独吟江乡,进一步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忧伤与苦闷。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冯幵,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但大多已失传,现存作品多为后人辑佚。
  1. 艺术特色
  • 抒情方式: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的感慨。特别是“思故国,伤年光”,展现了作者深深的怀旧之情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力感。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许多典型的中国古典文学意象,如“孔雀东南”、“浮云西北”,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加深了读者对作者心境的理解。
  1. 历史地位
  • 文学价值:作为清代的一首佳作,《寿楼春·上海寄魏端夷》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当时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和灵感来源。

《寿楼春·上海寄魏端夷》不仅是清代诗人冯幵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