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黄时雨送滋泉、良甫之淮南,兼寄拂青,同漱泉赋

倦柳摇晴,正疏雨半阑,人在南浦。怕一片凉云,带愁流去。草长波平天远,断肠不是春归处。空延伫。几点峭帆,飞下孤屿。凄楚。
冥冥芳树。望荒城不见,来梦先阻。问前度刘郎,销凝何许。输与离亭今夜笛,倚寒吹得蘋花聚。沤边路。甚时共寻烟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梅子黄时雨·送滋泉、良甫之淮南,兼寄拂青,同漱泉赋》是一首描绘江南春雨景象的诗歌,出自清代冯煦之手。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人介绍
  • 冯煦生活在清朝,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而闻名。
  • 他的许多作品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显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1. 诗词原文
    倦柳摇晴,正疏雨半阑,人在南浦。怕一片凉云,带愁流去。草长波平天远,断肠不是春归处。

  2. 主题与背景

  • 这首诗的主题聚焦于自然景观,特别是江南春天的雨景,通过对细雨的描述,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深深的思念。
  • 南浦通常是指江南的水乡,这里的“人在南浦”可能寓意着作者在特定的地点感受到的孤独或者思恋。
  1. 艺术手法
  • 冯煦在这首作品中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表现手法,通过使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性的语言来增强诗歌的深度和美感。如“倦柳”可能象征着生命的衰老或情感的疲惫。
  • 他还善于运用对比,如“草长波平天远”与“断肠不是春归处”,形成鲜明的对比,加深了诗句的情感层次。
  1. 历史价值及影响
  • 此诗不仅展现了冯煦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也反映了他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山水诗传统。
  • 冯煦的作品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后来的文人雅士在创作中如何运用自然元素来表达个人情感和哲思有所启示。

《梅子黄时雨·送滋泉、良甫之淮南,兼寄拂青,同漱泉赋》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也是冯煦深邃思想与美学追求的体现。读者在欣赏其文字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在自然之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深层意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