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阙。愁绝。落花时。野戍残旗雨微。峡中一春无雁飞。相思。北来音信稀。
十二青楼临大道。春渐老。处处生芳草。杜鹃啼。人未归。路迷。片帆吹又西。
河传 · 同次泉登夔州南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河传·同次泉登夔州南城》是清代诗人冯煦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及对远方友人的牵挂。冯煦作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一甲第三名进士,官至安徽巡抚,其文学成就颇为显赫,著有《蒿庵类稿》《续稿》等,其中包含词二卷。这首《河传·同次泉登夔州南城》,便是冯煦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冯煦通过这首词抒发了身处异乡之人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怀念。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如“野戍残旂雨微”“峡中一春无雁飞”,不仅烘托出了一种苍茫、寂寥的氛围,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期盼。这种情感的表达在中国传统诗词中十分常见,往往借助自然景观或季节变迁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冯煦的这首词在艺术形式上亦有所创新。词人采用“河传”这一体裁,使得整首作品在结构上更加紧凑,节奏感更强。同时,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意象,如“野戍残旂”暗示着战争的结束或和平的重建,“片帆吹又西”则可能寓意着离别和重逢,这些元素的巧妙结合使得全词层次丰富,意味深长。
《河传·同次泉登夔州南城》不仅是一篇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冯煦这位晚清文人的创作风格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古代诗人如何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中寻求心灵慰藉,以及他们如何用笔触勾勒出时代的面貌和个人的情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