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乙未清明

阮郎游屐,算年时、蹴遍软红香土。刬地东风能几日,又见飞英如雨。北渚鸥闲,南园蝶闹,春色浑无主。吹愁不醒,羽觞还醉芳杜。
记否二曲人家,朝朝冷食,谁叠丛祠鼓。堤上踏青歌未歇,只有当年张绪。槐火方新,榆钱自掷,莫问湔裙处。望中华表,再来辽鹤能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冯煦的《百字令·乙未清明》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表达作者对春天流逝感慨之情的词作。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冯煦:清代著名文学家,擅长诗词创作,其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意象著称。
  • 乙未清明:此词作于清朝乙未年的清明节,通过描述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春意阑珊的深深感慨。
  1. 原文节选
  • 原文:“阮郎游屐,算年时、蹴遍软红香土。” 描述了春天里人们踏青赏花的情景,用“阮郎游”来比喻春日里的漫游活动。
  • 原文:“刬地东风能几日,又见飞英如雨。” 表达了东风虽强,但春光转瞬即逝的感觉,春末的飞絮如同雨点一般密集落下。
  • 原文:“北渚鸥閒,南园蝶闹,春色浑无主。” 描绘了春日中自然景物无人主宰的宁静与落寞。
  • 原文:“吹愁不醒,羽觞还醉芳杜。” 反映了诗人虽有愁绪却借酒消愁,沉醉在美好春景之中。
  1. 词作赏析
  • 意境描绘:冯煦在《乙未清明》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作为抒情载体,通过对春色消逝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却又稍纵即逝的春季画面。
  • 情感渗透:诗中不仅描绘了外在的自然景象,更融入了诗人对于岁月无情、美好易逝的感伤情绪。这种情感的渗透使整首词作具有深刻的情感共鸣。
  • 艺术手法:冯煦通过简洁而富有节奏的语言,构建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他巧妙地利用季节变换中的自然现象,抒发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该词作创作于清朝乙未年的清明节,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为冯煦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 文化影响:冯煦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文人,其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也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情感的细腻表达。

《百字令·乙未清明》不仅是冯煦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之一,更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后人研究和欣赏的宝贵财富。通过对这首词的赏析与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和价值,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生活变迁时的哲理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