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亦行役,风尘了不关。
心如太湖水,家在洞庭山。
作客有时倦,吟诗无日闲。
泉台遇同调,曾否忆人间。
忆洞庭吴不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洞庭吴不官》
《忆洞庭吴不官》,这是一首清初的诗歌,作者是慈视。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贫贱亦行役、风尘了不关的心情,以及其家在洞庭山而心如太湖水的境界。
“贫贱亦行役,风尘了不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心无旁骛,专注于自己的行役和生活。这种对生活的坚定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坚韧的精神面貌。
“心如太湖水,家在洞庭山。”这句诗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心如太湖之水,清澈透明;家在洞庭之山,静谧安宁。这不仅是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写照,更是一种心境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的闲逸生活状态。
“作客有时倦,吟诗无日闲。”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状态,他虽然身处异地为客,但并不因此而感到疲倦;相反,他总是在寻找空闲时间来吟诗作词。这表明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
“泉台遇同调,曾否忆人间。”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的一种感慨和思考。他可能在某个地方(泉台)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心中不禁想起了人世间的种种。这既是一种情感流露,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人生哲学,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反思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