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广泉寺

古寺寻何处,穿云上碧空。
泉飞阴洞口,僧老乱山中。
废殿残碑在,禅房曲径通。
可知全盛日,人在蕊珠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寻广泉寺》是清代杨宾所作的一首五言诗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含蓄的笔触,描绘了广泉寺的景象与历史变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进一步探讨这首诗: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杨宾,字可师,号耕夫,浙江山阴人。他是清朝的一位文人,为人作幕,其父亲因坐事而被发配至宁古塔,请求代父戍边,但被拒绝。杨宾因此与弟先后出塞省亲。他的文学成就在《清史稿》中有记载,被视为晚清杰出的学者之一。
  • 创作时间:据《清史稿》记载,杨宾的创作活动主要在康熙年间,此时正值其家族由盛转衰之际,这或许影响了他创作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风格。
  1. 诗歌原文
  • 诗的原文如下:古寺寻何处,穿云上碧空。泉飞阴洞口,僧老乱山中。废殿残碑在,禅房曲径通。可知全盛日,人在蕊珠宫。
  • 这首诗通过对广泉寺的描写,展示了寺庙的古朴与幽静,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诗句“古寺寻何处”,让人联想到诗人对过去辉煌岁月的记忆与追寻。
  1. 诗歌特点
  • 意境深远:杨宾的诗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广阔的艺术视野,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传达深刻的哲理。
  • 语言精炼:诗中的用词简练,意境悠远,如“穿云上碧空”等句子,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情感真挚:诗中不仅展现了广泉寺的历史风貌,还透露出作者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1. 艺术价值
  • 文化研究:作为清朝文人的作品,《寻广泉寺》为研究当时的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以及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文学鉴赏:《寻广泉寺》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佳作,对于学习和欣赏古典诗歌具有重要的意义。

《寻广泉寺》作为杨宾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记录和传承,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珍视和发扬。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怀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