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贺莫索落山中

日落万峰西,荒荒路欲迷。
依然成露宿,何必过前溪。
野火凭风力,孤群仗马嘶。
穷山鸡犬绝,莫听五更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贺莫索落山中》是由清代诗人杨宾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该诗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杨宾,字子高,号东山,清代山东历城人,官至礼部郎中。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的诗歌作品广受赞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作品原文
  • 日落万峰西,荒荒路欲迷。
  • 依然成露宿,何必过前溪。
  • 野火凭风力,孤群仗马嘶。
  • 穷山鸡犬绝,莫听五更啼。
  1. 创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和地点,历史记载并不详细。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在杨宾游历或生活于某座大山之中时所作。这种地理环境的不确定性为诗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2. 赏析与鉴赏

  • 首句“日落万峰西,荒荒路欲迷”,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万峰之巅夕阳渐隐、山路蜿蜒难辨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孤独的氛围。
  • “依然成露宿,何必过前溪。”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诗人选择在野外露宿而非返回前溪,可能是因为那里更加安全或者更适合他当时的心境。
  • “野火凭风力,孤群仗马嘶。”描述了野外火灾的情景以及一群马匹因火光而显得孤立无援,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 “穷山鸡犬绝,莫听五更啼”则反映了诗人对外界的警觉和对未知的恐惧。深夜中的寂静和荒凉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情感体验。

《宿贺莫索落山中》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豁达,以及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